地星学院琚宜文教授接连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 琚宜文
  • 日期:2023-11-28
  • 3595

  最近,地星学院琚宜文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申报的科技成果“构造热作用下煤储层微纳结构-物性突变特性及其动力演化机理”,获得2023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此之前,琚宜文教授作为第三完成人申报的科技成果“南疆煤与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项科技成果简介

  20年来,琚宜文教授所在团队先后针对构造热作用下煤储层微纳结构-物性突变特性及其动力演化机理开展了长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在煤储层微纳结构演化-物性突变-流体运移-灾害防治这一关键科学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下:揭示了变质变形作用下煤储层大分子结构-纳米孔隙结构协同演化机理;阐明了不同类型煤储层的变形过程和纳米结构物性突变特征,厘清了不同变形机制构造煤的可能演化路径;提出了不同类型煤储层结构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流体运移模式,建立了煤层气微观吸附力计算理论模型,揭示了煤层气吸附的电引力微观本质及细观非均匀变形规律等。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开发的瓦斯灾害预防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煤矿工程实践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二项科技成果简介

  琚宜文教授所在团队针对复杂盆地演化背景下南疆赋煤地质规律与煤层气富集模式研究薄弱以及煤与煤层气资源勘查程度低等难题开展了10多年的科技攻关,取得了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周缘挤压-弱伸展作用下的赋煤模式,阐明了塔拉斯费尔干那、阿尔金等断裂系剪切滑移对赋煤区的改造作用;揭示了陡倾斜煤层火烧区滞水段条件下南疆煤层气富集规律,定量预测了煤系储层构造裂隙网络发育程度,建立了煤层气与煤系致密砂岩气合采的高效开发模式;形成了适用于南疆复杂地质条件的煤与煤层气协同式勘探与陡倾斜煤层“上煤下气”联动式开采技术体系等。研究成果在南疆应用后,发现和落实了一批煤炭资源有利开发矿区,实施了南疆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提出的“先抽后采”、“上煤下气”、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瓦斯治理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煤中瓦斯含量,解决了井下作业安全问题,提高了井下作业效率。